理善藝聚舉辦《傳世之光|邵椋揚個展》,以宋代美學為核心理念,由陶藝家邵椋揚呈現多款天目作品,將天目器物從宋代茶席上的傳統用途,延伸為能與當代藝術對話的創作。展覽在保留歷史文化氣韻的同時,也融入當代美學視角,讓觀者感受不同時代之間的連結與交流。
理善藝聚總經理許洛婕表示:「《傳世之光》展覽中,邵椋揚老師以細緻工藝與開放的美學思維,讓歷史悠久的天目器物在今日展現新面貌。我們期望藉由這場展覽,讓更多人認識東方陶藝的內涵與層次,並引發對藝術價值與文化傳承的思考。」
![]() |
展覽現場照( 圖/理善藝聚 提供 )
以宋為師 再造天目當代風貌
宋代被視為東方藝術與生活美學的重要時期,天目碗在當時茶文化中備受推崇,其釉色與紋理變化展現自然之美與詩意,體現文人雅趣。邵椋揚老師以宋代美學為基礎,結合嚴選胎土、控制燒製溫度與釉色配方的技術,延續傳統天目的精神並融入當代視覺語境。在保留宋代器形比例與古法韻味的同時,增加釉色層次與光影變化,使曜變、油滴、蟹眼等經典釉法呈現出更多樣化的視覺效果。
![]() |
邵椋揚老師 ( 圖/理善藝聚 提供 )
展覽開幕特別邀請臥雲山房主理人李幸芸老師,以宋代美學精神為靈感,營造簡約且富層次的花藝景致,呼應邵椋揚的釉色變化,並融入「侘寂」意境,讓花材在繁與簡、盛與衰之間展現自然循環之美,讓觀者在花與器的對話中,感受茶文化與花藝氛圍的融合。
邵椋揚經典天目釉法
• 蟹眼油滴天目|以古詩「金鼎浪翻螃蟹眼」意象命名,呈現多彩斑點效果。
• 木葉天目|以天然樹葉置於黑釉碗內高溫燒製,工藝繁複。
• 曜變油滴天目|釉中肌理隨光線折射呈現青、紫、藍等色彩變化。
• 鷓鴣油滴天目|黑釉面綴以金、銀、紅色斑點與細絲紋路。
• 玳瑁天目|黑釉上點綴黃褐色斑點,層層暈染出紋理感。
• 兔毫天目|黑釉中顯現黃棕或鐵銹色細條紋,形似兔毛。
• 冰裂/郎紅|融合不同釉料,形成冰裂紋與層次豐富的紅色釉面。冰裂釉在裂紋形成過程中呈現立體紋理。
![]() |
![]() |
左圖:木葉天目斗笠碗Leaves Tenmoku 2004陶瓷(ceramics)16x16x5 ( 圖/理善藝聚 提供 )。右圖:玳瑁天目薄胎斗笠碗Tortoiseshell Tenmoku Thin-bodies Tea Bowl2020陶瓷(ceramics)16x16x6.5 ( 圖/理善藝聚 提供 )
承襲歷史的陶藝創作
天目自宋代以來一直是文人案上的茶具與收藏品,其價值來自工藝特色與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歷代王室、寺院與收藏者皆重視天目碗,將其作為茶文化與藝術交流的媒介。
邵椋揚的當代天目創作延續了宋代的工藝精神與美學標準,同時在技法與釉色表現上持續探索,使作品兼具藝術欣賞性與收藏意義。他的創作希望在延續傳統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以當代視角認識並欣賞天目之美。
【傳世之光—邵椋揚天目展】展覽資訊
• 展期|2025.08.12(二)– 08.31(日)
• 主題茶會|8.16(六) 宋代點茶文化體驗會 ✦ 李國平老師示範與導覽
• 主題講座|8.23(六) 專題講座《紫毫蟹眼鷓鴣斑木葉貼花黑釉盞》 主講人|鄭雅之
• 地點|Lishan Art Space 理善藝聚空間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
• 電話|02-77251496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5樓之1(捷運善導寺站3號出口步行3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