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TBCA)今(26)日舉辦媒體感恩餐敘,感謝社會各界在過去一年中持續關注乳癌防治與病友權益。依台灣現況,乳癌已為女性常見的癌症類型之一,且平均好發年齡較歐美更早。TBCA 呼籲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投入,提升乳篩率、改善用藥可近性與相關支持服務,讓更多女性獲得完善協助。
主圖/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黃淑芳理事長,感謝社會各界關注乳癌防治議題( 攝影/陳麗華 )
2025 年適逢乳篩年齡向上延伸 10 歲,TBCA 推出全國乳篩宣導行動,推廣 40 至 74 歲女性「定期乳篩,是妳的事」的觀念。協會深入全台 22 個縣市,舉辦 36 場宣導活動,超過兩千名女性因此獲得乳篩相關資訊。TBCA 表示,政策推動需要更清楚的溝通,才能避免因資訊落差而影響篩檢率。
三大倡議主軸:用藥、政策與病友權益
TBCA 今年持續以「用藥可近性」、「政策改革」、「病友權益」三大方向推動倡議行動,透過記者會、論壇、意見投書等方式,向政府提出建議。
一、推動早期乳癌用藥接軌國際指引
針對早期三陰性乳癌面臨的治療選擇不足問題,協會呼籲加速評估並參考國際指引,使臨床上能有更多治療選項,減少民眾因費用負擔而造成差距。
二、晚期乳癌用藥給付更加完善
TBCA 在「晚期乳癌病友願望清單」記者會中指出,目前健保部分資格限制可能造成使用門檻偏高,希望透過政策優化,讓有需求的病友更容易取得相關治療。
三、跨國交流合作「粉紅灰犀牛倡議」
TBCA 以「亞太華人乳癌病團交流會」為平台,與各國組織分享經驗,討論乳癌防治、病友支持與醫療可近性,促進亞洲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 |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伍淑瓊分享協會年度工作成果。( 圖/TBCA 提供 )
展望 2026:提升乳篩率、讓每一位女性都被看見、受到保護
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但乳篩率仍未突破四成,顯示推動防治仍需更多努力。TBCA 預計在 2026 年持續深化三大方向:
1. 提升民眾乳癌防治認知,擴大乳篩相關教育資訊;
2. 改善用藥可近性,持續與政府溝通;
3. 推動友善職場與社會支持,讓病友在治療與生活之間獲得更多理解。
TBCA 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乳癌不只是個人面對的議題,而是整個社會都應關注的健康課題。感謝媒體、政府與企業在這一年中的支持,未來也期待大家共同努力,讓台灣女性擁有更安全、更具支持性的生活環境。」
【 關於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
TBCA 的前身源自 1997 年「少奶奶」大會師,結合全台乳癌病友志工的力量。為讓支持服務更加系統化,26 個地方病友團於 2002 年共同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協會以平台方式整合資源,推動教育、病友支持、政策倡議與國際交流,使台灣的病友支持模式逐步受到國際肯定。
目前 TBCA 已與全台 45 個病友團體合作,約有 1.5 萬名會員受惠於協會推行的服務。協會期望透過持續的倡議與陪伴,為全台乳癌病友提供更完善的支持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