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寫下關懷光遠的詩篇
以美麗的海天山水撫慰心靈、抒解憂思,苑裡山水米創辦人葉淑蕙攝影創作餘音繞樑而苦心孤詣,努力耕耘的事業背後,將一顆亟欲舒緩出走的心來捕捉大自然最純粹原始樣貌。

積年累月遭遇現實的冰冷琢磨,人事糾結的敲打而刻出斑斑傷痕,生命在某個轉折處自己做了選擇,-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執著後的超脫、冷靜後的優雅、沉澱後的佳釀,令葉淑蕙登上自我實現的超我境界。

出版《拾穗山水間》用鏡頭寫詩攝影集後,公益攝影展3月25日~4月10日繼而於新營文化中心第三藝廊舉行,3月26日開幕活動由金馬獎導演俞曉佩與國際獅子會全球會員開發團隊協調長張瑛珊主持,國際獅子會300D1總監張兆榮醫師致詞、台南文化局長致詞,金曲獎最佳演唱獎芮斯老師演唱,黃越綏現場拍賣45件作品,義賣所得全數捐贈「麻二甲之家」,幫助單親弱勢。

葉淑蕙說,「攝影眼」是精神性的「心眼」,無論拍攝的對象是自然景物,或是人像風土,都必須穿透表象,掌握核心,以減法的概念來把握「不學攝影、不重技巧、不靠修圖」的大原則,不預設特定主題,但成竹在胸,任何當下的物件都有可能成為剎那的永恆。攝影大師柯錫杰曾告知葉淑蕙,獨特的攝影者必須要有一雙比多數人敏銳,並能覺察美麗景物的眼睛。而大師堅持「拍到最後一口氣」的精神感召使她更堅定走向攝影之路,對人對事對大地都有一份誠敬,海天遊蹤,最終也只是收斂到內心的那份對天地的感動。

葉淑蕙相信,完美的作品必然有一種抓住觀者眼光的「張力」,而能傳遞真善美的影像,也必然有「故事性」傳唱不朽。

《拾穗山水間》攝影集分為拾穗心影、采薇解語、山水相依、海天蜃景與玩米主義等系列,多年來心路歷程的切片,將心與身-精神世界的想望和生命逆旅屐痕結合,實現人生行路的意義和價值。是「心物合一」,也是「人我不二」,她認為人擁有的幸福和幸運不能囿於一己之私,而是要推己及人。因此,葉淑蕙決定將作品與攝影集的義賣所得,捐贈社福團體台南麻二甲之家,讓藝術的力量光大長遠。


※義賣作品賞析※

一、金山綠水

經溪水、流瀑穿切,形成大斧劈皴的火炎山,是苗栗苑裡平原的鎮碑,來自雪山山脈的大安溪又滋養了富庶的稻米之鄉,有山為靠,有溪河灌溉的土地,便是安家立業的黃金寶地。
火炎山在鏡頭下展現大山無價的氣派,嶙峋的山岩長年折射出金黃至橙色的光譜,彷彿散發出能源不絕的熱力、內藏取之不竭的金礦….,實景意化,觀賞「金山」,如同心懷、坐擁!
大安溪又如熠熠生輝的銀鍊、綠水(綠,古音同祿),為如茵的沖積平原帶來文明與財富,地靈人傑,水生財運!
這幅作品,除了充滿富麗的田園氣息,平衡、對稱的構圖也讓火炎山與大安溪呈現剛、柔並濟的風水佳構,以及和諧、靜定的古典美學;冷、暖對比的馥緑、鮮橙色調,又強化了溫厚、飽暖的情韻,是一幅深具感染力的佳作。
好山好水賜予攝影者移情、舒心的意境,經慧眼取景的影像,也傳達了同樣的恬和感和幸福感!


二、紫氣洇潤

這幅作品是「一沙一世界」的最佳範本,從聚焦微觀的視角,發現淺灘一隅,隱藏著另一片美麗的海天美景,在陽光、空氣、水互相交融、烘托下,化生出別開生面的虛擬實境,又似禪風潑彩,而且是低調奢華的東方禪,因為那一片深邃的藍紫、粉紫色調。
大約是在老子騎青牛抵函谷關之後 ,紫色,在中國文化中便成為尊貴的代表色,當時擅長觀測星象、預知時運的關令尹喜,應是先看到位於天邊的紫垣星特別閃亮,隔日又看到李聃從東方騎著青牛跚跚而來,李聃氣定神閒,道貌岸然,尹喜知來人非凡,請教為政、處世之道,李聃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又迤迤然出關雲遊而去,紫氣東來,從此成為貴人降臨的福兆!
作品紫氣洇潤,構圖虛實互生,自然天成,又兼具靜謐深邃的正能量,是不可多得的超現實佳作!


【展覽資訊】

葉淑蕙 拾穗山水間
用鏡頭寫詩

時間:3/25-4/10,3/26開幕
地點:台南新營文化中心第三藝廊
主辦單位:國際獅子會300D-1區

近期焦點

Recent Articles